空调销售
家电评论
AI家电界
会淘生活

空调销售
空调行业最具影响力的传播平台

家电评论
全景解读事件背景及内核

AI家电界
家电资讯全聚合平台

会淘生活
好物推荐及深度评测平台

无人零售店,时机还没有成熟

来源:其他 作者:振东

2019-01-28 00:00:00

  一周前,微软和超市巨头克罗格(Kroger)宣布,他们将推出自己的数据驱动型连锁杂货店,目前的两个营业地点位于他们在美国俄亥俄州和华盛顿各自总部的附近。这个试点项目将展示未来扩展的范围,目的是利用微软Azure云计算平台支持的连接系统,实现超市购物体验的自动化、优化和加速。
 

  国外的资本在沉淀了两百年的市场经济里风生水起,国内却因资本的盲目而频频爆雷。2018年8月开始,风靡一时的无人便利店品牌“全天便利”、“友盒便利”在烧掉好几轮的融资后,最终选择了关闭。甚至“京东到家Go”也被爆全国大批裁员。京东实力雄厚有试错的资本,同时京东物流是长项,可以给予最有力的支撑。
 


 

  最近两年,很多企业力图从“技术视角”寻找零售的突破口。从2016年的亚马逊Go到2017年赚足眼球的缤果盒子,再到简24、TakeGo、天虹WellGo,模式变化万千,行业将此类零售业态定义为“无人零售”。在此前马云更是推出了首家无人便利店“淘咖啡”,刷新了很多人的线下购物观念。更是突出强调了新零售的这个概念,并且全程无人陪伴与看护,自助付款购物的这种模式一听就让人觉得很新颖。
 

  资本向消费者呈现的似乎是一种零售的新美感,但现实往往是残酷的。
 

  国内无人零售为何折戟
 

  无人零售,在2017年的美好的想象和传说中,吸引了大批的创业者和投资者,一时间成为追逐的风口。但是,无人零售店是风口上站时间最短的,虽然最短,却也写下了浓重的一笔,给资本市场对于经济健康留下无限的思考。无人零售,投资者和运营者曾经的想象那么美好,怎么就会短短一年间就坠入关门潮?
 

  资本逐利的短视性是最为重要的一点,投资者、运营者们把无人零售店想得过于简单,自以为所推出的方便模式就可以赢得广大的用户青睐。方便之于方便,在比较量级上是面对消费群体最直接的体验。无人售货的24小时便利性是一般夫妻店所无法达到的,十一点后的零售市场,目前更多是无人零售店的市场。传统店面积大,存在人工服务,而无人店可建造在低流量地方,提供24小时服务,双方是共生互补关系,无人店利用传统店作为前置仓,能使双方成本都得以降低。但日常生活中,用户楼下就有小卖部,没必要特意去无人零售店;且擅用网络支付的年轻群体白天几乎全在上班,剩下的老年人和中年爸妈对无人零售的操作并不熟悉。实际上更多时候的用户,包括90后宁肯在线下单让物流送货,也不愿意经常跑一趟无人店去享受冷冰冰且昂贵的自助服务。
 

  以现在的消费观念,现在还没有到为无人零售买单的时机,不论是从用户层面的素质,还是各种物质条件的发育程度,都还距离成熟有很大的距离。老年消费群体对于价格十分敏感,而市场和商超的发展模式已牢牢抓住老年群体的消费心理,哪怕一毛钱的优惠在老年人看来也是十分值得的。而年轻人主要讲求便捷性,无人零售店的新鲜感一过,青年市场终归要平静下来。无人零售此时的尴尬处境就这样赤裸裸地被消费群体合力揭开,无人零售店硬要砸钱来上,那就是逆势而为,难以取得应该有的效果。
 

  还有一个最为致命的因素,那就是无人零售店的成本居高不下,还不能跟有人售货店在成本上相比。而无人零售进入市场的目的,最基本的目的之一就是降低成本。不论是人员薪资和店面租金,无人零售都占了优势,乍一看起来无人便利店的市场营销应该很厉害。而现在无人店的成本反倒比较高,绕不开的是市场结构,哪怕一天300的营业额都足以维持无人便利店的运营,实际情况就是常常零收入。那就违背了当时进入的初衷,短期无人零售完全是靠融资来维持经营,长期的市场表现惨淡,无情的资本当然选择放弃。
 

  阿里巴巴、京东等少数巨头烧得起资本,可以继续保持运营;而像全天便利、果小美等无人零售的先驱们,在烧掉了多轮融资后,就再也融不到新的资金,最后只能是无奈地选择关张谢客。
 

  市场还需沉淀,行业第一轮洗牌尾声
 

  从主客观上来看,至少到现在无人零售还没有真正迎来风口。毕竟,无人零售是要与现在的终端模式要相比较的,相比之下除了新鲜感之外,无人零售模式还没有更多的比较模式,市场上没有生存的基础或空间,前面这些仅能算作是试错。在现实面前,该认错就得认错,否则要付出巨大的代价。
 

  所以说,无人零售不能说不好,在未来肯定是大有作为,但在短期内还没有实施落地的条件。数年之后,特别是人们的素质确实到了一个新的高度,或许无人零售会卷土重来,成为未来商品的主流渠道。包括像家电这样的耐用消费品,也会在未来会有无人零售这样的终端商流模式。有些家电企业也在吵吵准备进入无人零售,从现在的情况来看,似乎还比较遥远。就家电品而言,一方面在于家电并不是快消品,非快消品注重的是卖场的体验感,无人店无人指导现场体验,很难找到体验的感觉;另一方面家电品价值比较大,以现在人们的素质还无法在无人看管、咨询的情况下进行销售。
 

  行业很快进行新一轮淘汰洗牌,玩家有的人去楼空货架倒,有的还在苦苦抵抗,有的玩家却稳步提升。从中可以看出,无人便利店并不是伪命题。作为最古老的商业形态,零售业仍然是人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无人便利店并不是伪命题,但目前来说未免尚欠火候,短期内并不具备实现规模化运营的成熟条件,只有技术质变才有望渐入佳境,进入复制推广的高速扩张期,不久的将来,随着技术加速升级迭代,无人商店终会实现稳定。无人便利店作为一种补充型零售业态会在一定程度上侵蚀掉部分传统便利店尤其是夫妻店的蛋糕,但是远远谈不上颠覆,然而无人零售的相关技术的升级落地,却是一个大的方向。
 

  在未来,当顾客走进无人便利店时,会发现商品越来越符合自己的胃口,因为机器可能比你自己更懂你自己。过多地进行无人店的布局只会让整个市场泛滥成灾,用户体验的差劣可能会对新零售良性发展造成影响。无论时代怎样变化,零售本质上都是在及时的时间,合适的地点,为消费者提供物美价廉的产品。无人便利店通过减少人工成本,提升坪效,最后把实惠带给顾客。作为一种全新的商业形态,它仍然有其存在的意义。

参与讨论

登录后参与讨论

评论列表 共有 0 条评论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