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调销售
家电评论
AI家电界
会淘生活

空调销售
空调行业最具影响力的传播平台

家电评论
全景解读事件背景及内核

AI家电界
家电资讯全聚合平台

会淘生活
好物推荐及深度评测平台

再议空净:市场,该如何盘活

来源:原创 作者:振东

2019-01-08 00:00:00

  家电界记者不久前盘点了空净行业所面临的严峻问题,投机者涌入致使品牌鱼龙混杂,产品良莠不齐导致合格率并不高,一系列问题被层层剖开。空净市场目前呈现量价齐跌的局面,厂商逐步退出,近四成品牌被淘汰。由于同质化竞争严重,两年前线上及线下空净品牌数量共达816个,然而到2018年10月,空净品牌数量共减少至530家,超过35%的空净企业退出市场,行业无序化生产的野蛮生长态势亟需修正。
 

  家电界分析,国标的规范会促使空净创新成为新增长点,准确来说,是将空净产品在消费者心中除霾的传统认知打造为改善室内空气的新认知,专业性逐步取代普适性。
 


 

  新国标调节效果欠佳
 

  新国标《通风系统用空气净化装置》已正式实施,明确了空气净化装置的净化效率、累计净化率等指标。国标落地的初衷是对没有行标可执行的企业进行合理规范进而优化行业市场,国标的实施也是整改诸多乱象让空净企业步入良币驱逐劣币的健康竞争环境的有效措施。然而落地半年其效果却欠佳,有的企业甚至不知道新国标的存在。多家主营空气净化装置的公司按照新国标生产和调试设备尚未全系展开,有的企业甚至连新国标已经实施也未曾听闻。空气净化器市场发展时间不过五年,彼时寄望于空气净化器的企业多属于初创类公司,即便是较为成熟的飞利浦、小米、352、美的等品牌,也以新兴产业自居,多数自主品牌的发展仍需要借助资本之力运维经营。
 

  有关于对净化效率、作用代号等指标的标记义务是本次新国标首次提及的,从造梦者官网展销的机型型号标识来看其并未严格执行,另一家在合肥的青空净化科技有限公司也出现类似的情况。基于空气净化装置的生产处于无序化状态,且较为依赖国外技术和指导,新国标则明确了空气净化装置的净化效率、阻力、安全性能、容尘量及臭氧浓度增加量等主要性能要求,旨在进一步规范空净行业市场。
 

  虽然行业标准可以推动企业在研发端的投入,促进行业整体竞争力提升。但从目前以初创型企业为代表的空净行业主力,仍摆脱不了受制于人的困境,且在场景应用层面缺乏自主研发实力的产品。空气质量是全社会都关注的热点,因此也容易吸引资本进入,而这类短期逐利性资本更容易催生泡沫而非产业升级。
 

  从目前相关初创公司普遍缺乏技术壁垒支撑的拼装贩售模式来看,商业模式极易被颠覆,产品的研发理应在遵循新国标的同时,打造个性化的多产业协同模式,而非只做“净化”这一件事。原来单纯依赖雾霾的路径走不通了,各空净企业需要寻找新的突破口。再者就是企业间的竞争生态将和原来完全不一样,留给低端企业的空间日益缩小,主打宣传和营销模式的企业将越来越难以生存,企业竞争的主战场将转移到技术升级、产品创新的的领域。
 

  针对空净产品的创新问题,当下空净产品的创新应该首先集中在产品模块化上面,因为用户需求复杂多样,一款产品并不能很好的满足大众需求。不同家庭、环境、地域等差异性,都会对用户需求产生影响,产品模块化,可以很好的解决消费者的不同痛点。由于目前国内空净企业对核心滤网部件的生产工艺仍同国外有差距,所以在器材供应上会依赖进口,往往以OEM方式进行大规模量产,即代工组装。
 

  室内空气问题成创新点
 

  但随着雾霾、新装修的房子使得消费者对空气净化器的需求急剧攀升,资本也越发追逐“空气经济”。从2013年空气净化器市场爆发以来,已经出现诸多企业涌入、群雄逐鹿的局面。室内甲醛超标引发悲剧的事件屡屡被爆出,公众对甲醛的关注度逐渐上升,在此背景之下,众多品牌积极助推除甲醛型空净产品的研发与推广,“除甲醛”成为频繁被提及的“热词”,除醛性能的提升有望为空净产品开启新一轮的市场红利。
 

  事实上,2018年1到10月份,除甲醛型空净产品在销型号高达1316款,线下零售额份额更是高达94.9%。除醛型产品能够获得更高的溢价能力,越是除醛能效高的产品均价也越高,而且目前国人的消费理念正在发生改变,新中产阶级有能力而且愿意为除醛型产品掏腰包。不少企业已然敏感捕捉到空净市场的变化,正在极力推动空净产品除醛性能的提升。可以说,后雾霾时代,除醛是空净产品竞争胜出的关键。
 

  除醛型产品无论在零售量、零售额上的表现明显好于非除醛型产品。由此可以看出,改善室内空气已经成为空气净化器厂商的新方向。从“雾霾”转向“室内空气”的道路上,各大品牌纷纷推出搭载全新除甲醛技术的空气净化器,目前,越来越多的空净化器产品不再只盯着PM2.5不放,并加入过滤花粉、异味、甲醛之类的装修污染等功能,还有很多空气净化器加入去除常见过敏原如尘螨、皮屑、宠物毛发等功能。
 

  与此同时,智能化也是空净化器新方向,实时显示室内空气质量情况。还有很多空气净化器考虑到室内干燥或潮湿的问题,引入加湿和抽湿等功能,一边净化一边控湿,大大提升用户体验效果。从此也不难看出,解决室内空气问题正在成为未来空气净化器的新趋势。
 

  市场升级需资本助力
 

  尽管企业应对新旧标准的响应程度稍逊一筹,不过从政策本身来讲,对于那些靠质量和高效能取胜、靠过硬的品质在市场上站稳脚跟的空气净化器生产厂家来说,却是新的机遇。空气净化器厂商不能只做拼装这一件事,而是应该对关键技术进行本土化改造,并基于此发掘产品的附加值潜力。环保产业本身就不具备高盈利的特质。
 

  以民企为主的初创型公司理应从实用的角度出发,在人机交互、大数据分析和个性化等方面延伸产品价值,如果只做净化器,很多企业能干的事情就只有拼装贩售,技术壁垒的薄弱很容易被其他商业模式所颠覆。未来的空气净化器不应只是季节性、周期性的功能性产品,而是要拓展至其他领域,培育特色化的服务标准,进而打造个性化的产业协同模式,摒弃单腿走路。
 

  尽管资本是助推新生业态前进的动力之一,但从企业发展的现状来看,如何破局技术之困、再造产业发展新方向是摆在资本端和产业端面前的问题,中国产业研究院发布的《中国空气净化器市场需求预测与投资战略规划分析报告》显示,预计2020年可达到3000亿元以上。能否在企业估值修复和实力延展层面做足文章已是关键。
 

  随着空净新标准的实施,整个市场的技术门槛有所提升,然而在这种情况下,小企业跟不上市场和技术迭代的步伐,就会被淘汰。同时,企业在功能和技术上越发细分,区别于前几年的概念炒作泛滥,现在的产品更强调专业功能。产业泡沫化是为了尽快通过资本催化获取更大回报,这也刺激行业追逐短期效益,但也会造成产业长期的浅层化、缺乏发展的基础,资本应该伴随产业共同发展、打造差别化优势。

参与讨论

登录后参与讨论

评论列表 共有 0 条评论

暂无评论